Lordcolus's Blog

Friday, October 29, 2004

Codec Killer

@ 5:30 AM

CNET的這篇報導:Chasing digital music's 'codec killers', 提到了一個新名詞"Codec Killer",指的是那些耳朵特別靈敏,可以分辨出Lossy Audio Compresion(失真壓縮)產生的音質損耗的人。一般來說,目前在網路上面流傳的音樂,都是失真壓縮的格式,因為它們體積較小,方便網路的傳輸,不 管是引起風潮的MP3,乃至 Microsoft的WMA或是Apple的AAC, 都是屬於失真壓縮格式。既然是失真壓縮,它就代表著與原來的CD唱片有了些不同,只是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這樣的損失極難分辨。然而"Codec Killer"可以發現這樣的差別,即便只有少數的人,卻也成了現在線上音樂公司的一大難題,因為他們必須說服大家:你從我這邊買的WMA或是AAC格式 的 音樂,跟你在唱片行買的唱片音質一樣好。而有些音樂工作者甚至認為如果一個人成天只聽著128 Kbps的MP3,那他就會喪失對音樂的品味! (繼續閱讀......)

這篇文章文章有些錯誤之處,目前在網路音樂交換平台上的主要格式的確仍然是MP3,即便有報導指出MP3的佔有率正慢慢下降中,但它依然是支援性最廣的壓縮格式,短期之內很難撼動其地位。而目前在網路上面交換音樂的網友,也體認到低流量MP3的缺陷,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採用192 Kbps CBR或是VBR的格式,而隨著LAME的發展,MP3依然不斷進步,甚至有些報導指出MP3(LAME)勝過WMA格式

對我而言,不 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我應該算不上"Codec Killer"。之前嘗試過戴著耳機做A/B Test,我很難分辨MPC -xtreme、 LAME --alt -preset standard與原始CD的差別,不過低流量128Kbps的MP3的確表現的不理想。我目前的作法是將手中的"蒐藏"以MPC -insame來保存,因為理論上MPC在高流量的表現經過測試是目前Lossy Audio Codec中最好的,當然AAC(MP4)也是一個不錯的格式,只不過我沒有iPod也不喜歡iTunesNero Digital也不在我個人的考量中,所以就選擇免費的MPC作為保存的格式,反正我是木耳啊,呵呵。

相關連結: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