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rhona Taïnori 64% 試食
@ 11:15 AM
--update--
10/08
1.補上實際商品照片
2.更新:簡介
--end--
目前台灣販售的版本,感謝友人的分享(三篇終於有一篇有圖 >"< )
本照片由Michael Procopio拍攝,他是bay area bites的作者之一
他寫了一篇Valrhona chocolate的試食研討會,有興趣可前往觀看
(在討論區看到Bar將在10月底販售,不知真否?)
Valrhona官方網站
Valrhona台灣代理商網站
簡介:Valrhona在台灣新推出,基礎bar系列2款新口味的其中1款(官網未更新,但專櫃已上架)。另一款為Alpaco 66%。這次比較『特別』的是,目前這2個新口味僅在三款Giftbox(NT.1450及NT.2280)以小薄片的方式推出(似乎是在測試市場反應?)。
Note:引用慈祥長者對本款巧克力的產地介紹如下
包裝:★★★☆☆
典型Valrhona包裝。今年似乎做了一些小改款,用色上較為討喜(不再是一遍黑沉沉)。其實,包裝這方面見人見智,我沒有特殊評價。
外觀:
有些小洞,不過若如之前饞黨主席所述,則無礙也。溶點也很低,打開請即刻食用。
香氣:★★★★☆
打開包裝即可聞到一股淡雅、微甘的可可香氣,伴著一道淺酸–水果天然的酸。整體調合感頗佳,與Alpaco 66%相比,雖只少2%,但在整體香味的呈現輕快感。
前味:★★★★☆
不同於一般巧克力,甜味通常是初入口的第一感覺(同時與舌尖本身對於甜味感覺較敏銳有關),Taïnori的甜味似為香草與蜂密的結合,並產生一股香氣–奇特的雙重享受。
中味:★★★★★
香氣悄悄散去的同時,可可的苦味開始釋放。最先產生的甜味遇上了苦味,兩者結合在一起,勢均力敵!苦甜在口中互相交融,誰也沒能超過彼此;當感受苦時,甜味便悄悄襲來,而當甜味似占上風時,苦味也立刻補上。Taïnori為標示64%的巧克力,但它是一款真正呈現『苦甜均衡』的巧克力,而其表現的方式極為獨特:對於苦,它以甜剌激,讓舌頭感覺苦的存在;對於甜,它以苦剌激,讓舌頭不斷嚐到甜味。這是一種對比鮮明,卻又不斷融合的口感。
後味:★★★★☆
在苦甜交互融合而來到舌頭後段,另一股味道產生了:酸。Taïnori的酸,淡而明確;可可在口中溶化至舌頭中後段時,僅在唾液流經之處產生了一股微微的酸味(舌側亦不明顯),酸卻不剌激、清淡而高雅,對不喜巧克力帶酸味者,我猜想其亦可接受(我本身是重酸者XD)。
吞嚥時,酸味並不變淡(再淡我想也感覺不到了…),而是用這股淡酸引出甘味,在喉嚨成為較主要的感受(甜味轉淡,此時苦甜比約6:4)。
餘韻:★★★★☆
甘味在吞嚥後回吐,與一開始產生的香味結合,整體味道怡人而不重,非常的舒服。口中殘留著一股輕輕的甘味,薄薄一層停在舌上,2~3分鐘後漸趨消逝。
評:Taïnori 作為Valrhona新推出的產品,有其特殊地位存在。觀Valrhona的Bar產品線發展,最早時款示甚少,中期加入了85%、72%、與33%,將客層的上端與下端補了齊。而在本月,推出了66%與64%,經過我試吃的感想,認為是在中端的產品上做強化。
Valrhona的bar皆為產地巧克力,各有其獨特的一面,但這句話反過來說便是各有其客層,無法全面。新出來的Alpaco的重心亦放在『苦』字上;而Taïnori就不同了,苦甜中和,對於想要酸味的人亦沒漏失,並在各比例的調和與順序上做的很好。我會將Taïnori視作高階巧克力入門相當適合的款示,不論喜愛何種味道的新手,皆可在Taïnori得到須求,而後再漸漸走向其喜愛的味道。
對於Taïnori適合搭配的飲品,目前我還沒有想到。因為我認為單獨食用,才能發揮其特長所在,一個各種味道比例皆剛剛好的東西,除了白開水外,其他的味道再加入,可能就破壞平衡了(好吧,我得承認最近我都只喝檸檬+葡萄柚汁減肥,所以對其他飲品很不熟XD)。
以上,是這次的試食。
10/08
1.補上實際商品照片
2.更新:簡介
--end--
目前台灣販售的版本,感謝友人的分享(三篇終於有一篇有圖 >"< )
本照片由Michael Procopio拍攝,他是bay area bites的作者之一
他寫了一篇Valrhona chocolate的試食研討會,有興趣可前往觀看
(在討論區看到Bar將在10月底販售,不知真否?)
Valrhona官方網站
Valrhona台灣代理商網站
簡介:Valrhona在台灣新推出,基礎bar系列2款新口味的其中1款(官網未更新,但專櫃已上架)。另一款為Alpaco 66%。這次比較『特別』的是,目前這2個新口味僅在三款Giftbox(NT.1450及NT.2280)以小薄片的方式推出(似乎是在測試市場反應?)。
Note:引用慈祥長者對本款巧克力的產地介紹如下
>>TAÏNORI FROM THE DOMINICAN REPUBLIC
Valrhona has selected carefully fermented Trinitario cocoa beans from ancient plantations in the Dominican Republic, the most mountainous island of the West Indies.
Taïnori, the Grand Cru de Terroir from the Dominican Republic comes from a land whose sub-tropical climate and violent cyclones have sculpted the landscape into a real mosaic of different regions. With top notes of yellow fruits, Taïnori gradually reveals fresh hints of citrus followed by lasting notes of dried fruit against a backdrop of cocoa and freshly-baked bread.
VALRHONA 仔細地從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島多山島國多明尼加共和國 (Dominican Republic)古老的可可莊園挑選發酵過的千里塔立奧種(Trinitario)可可豆.
台諾里 Tainori 的產地來自於多明尼加,它的地形由亞熱帶氣候與強烈颶風,型塑而成馬賽克般的地貌,多樣化區域景觀. 台諾里Tainori 具有黃果的香氣,
會逐漸散發清新的柑橘香氣,伴隨持久的水果乾氣味,對應著可可與新鮮烘烤麵包氣味的背景.
包裝:★★★☆☆
典型Valrhona包裝。今年似乎做了一些小改款,用色上較為討喜(不再是一遍黑沉沉)。其實,包裝這方面見人見智,我沒有特殊評價。
外觀:
有些小洞,不過若如之前饞黨主席所述,則無礙也。溶點也很低,打開請即刻食用。
香氣:★★★★☆
打開包裝即可聞到一股淡雅、微甘的可可香氣,伴著一道淺酸–水果天然的酸。整體調合感頗佳,與Alpaco 66%相比,雖只少2%,但在整體香味的呈現輕快感。
前味:★★★★☆
不同於一般巧克力,甜味通常是初入口的第一感覺(同時與舌尖本身對於甜味感覺較敏銳有關),Taïnori的甜味似為香草與蜂密的結合,並產生一股香氣–奇特的雙重享受。
中味:★★★★★
香氣悄悄散去的同時,可可的苦味開始釋放。最先產生的甜味遇上了苦味,兩者結合在一起,勢均力敵!苦甜在口中互相交融,誰也沒能超過彼此;當感受苦時,甜味便悄悄襲來,而當甜味似占上風時,苦味也立刻補上。Taïnori為標示64%的巧克力,但它是一款真正呈現『苦甜均衡』的巧克力,而其表現的方式極為獨特:對於苦,它以甜剌激,讓舌頭感覺苦的存在;對於甜,它以苦剌激,讓舌頭不斷嚐到甜味。這是一種對比鮮明,卻又不斷融合的口感。
後味:★★★★☆
在苦甜交互融合而來到舌頭後段,另一股味道產生了:酸。Taïnori的酸,淡而明確;可可在口中溶化至舌頭中後段時,僅在唾液流經之處產生了一股微微的酸味(舌側亦不明顯),酸卻不剌激、清淡而高雅,對不喜巧克力帶酸味者,我猜想其亦可接受(我本身是重酸者XD)。
吞嚥時,酸味並不變淡(再淡我想也感覺不到了…),而是用這股淡酸引出甘味,在喉嚨成為較主要的感受(甜味轉淡,此時苦甜比約6:4)。
餘韻:★★★★☆
甘味在吞嚥後回吐,與一開始產生的香味結合,整體味道怡人而不重,非常的舒服。口中殘留著一股輕輕的甘味,薄薄一層停在舌上,2~3分鐘後漸趨消逝。
評:Taïnori 作為Valrhona新推出的產品,有其特殊地位存在。觀Valrhona的Bar產品線發展,最早時款示甚少,中期加入了85%、72%、與33%,將客層的上端與下端補了齊。而在本月,推出了66%與64%,經過我試吃的感想,認為是在中端的產品上做強化。
Valrhona的bar皆為產地巧克力,各有其獨特的一面,但這句話反過來說便是各有其客層,無法全面。新出來的Alpaco的重心亦放在『苦』字上;而Taïnori就不同了,苦甜中和,對於想要酸味的人亦沒漏失,並在各比例的調和與順序上做的很好。我會將Taïnori視作高階巧克力入門相當適合的款示,不論喜愛何種味道的新手,皆可在Taïnori得到須求,而後再漸漸走向其喜愛的味道。
對於Taïnori適合搭配的飲品,目前我還沒有想到。因為我認為單獨食用,才能發揮其特長所在,一個各種味道比例皆剛剛好的東西,除了白開水外,其他的味道再加入,可能就破壞平衡了(好吧,我得承認最近我都只喝檸檬+葡萄柚汁減肥,所以對其他飲品很不熟XD)。
以上,是這次的試食。
Labels: Chocolat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